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2050243
 Sparrow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什麼都有,什麼都不奇怪 《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十二月十六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根特.畢希勒
作者: Sparrow 日期: 2011.12.12  天氣:  心情:
這場最特別的是指揮在開場前的曲目解說。根特畢希勒為前阿班貝爾格弦樂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手,在這個團體存在的三十多年間,當中也曾換了幾個團員,2008年最後一場阿班貝爾格的世界告別演出還在台北舉行,真是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榮幸啊!就像那些演員一樣,演而優則導,過去我們只見到他坐在台上演奏,這回換成站在台上指揮樂團,感覺非常新鮮。第一曲目是貝多芬的大賦格,這是弦樂團改編版,我們知道這個作品原本是OP.130第十三號弦樂四重奏的終曲樂章,但由於結構與演奏技巧艱難的關係,在當時被人抱怨連連,最後貝老將這個樂章抽出另寫一段,而這個樂章則獨立出來成為OP.133。由於指揮是演奏弦樂四重奏的名家,他特別要聽眾放開心胸聆聽這首樂曲。
對於首度,或不熟悉貝多芬先生室內樂作品的人來說,確實會有適應不良的感覺,而這種最純粹的音樂更是令人覺得難以入耳,尤其貝多芬晚期的弦樂四重奏作品,無論放在什麼時代來聆聽,都是最前衛的音樂,至於弦樂團改編版比較適合這樣的人來聆聽,因為大部分是弦樂合奏,比較不會有像在拉鋸子的感覺(笑),萬一有人拉錯,也不至於讓我這種人聽出來。中間有段低音聲部一支大提琴的聲音快了半拍,熟悉的人一聽就知道不對(打槍),幸好有一小段是僅四把樂器來演奏,這讓我稍稍好過了些,總之啊,對我來它不純了就是,原先的版本總勝於改編版,不是嗎?四把樂器分別擔任四個聲部,如此的純粹與美好,啊,我愛弦樂四重奏,這是我唯一不限樂派不挑作曲家的曲式。

至於海頓的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,楊文信拉得輕飄飄的,十足陰柔來形容,我立刻將他拿來和中國的王健相比,王健的帶有感情,反觀楊的則沒有,雖然王健拉琴時的表情糾結,一副粉跩欠K的樣子,但那音色的表現風格卻是我喜歡的,而所謂出神入化的部分,便是在那個顫音吧!原先因為胡乃元的那場,我也不想買了。至於第四號交響曲,我也不必多提,反正已經寫很多了,那個誰啊曾形容過,夾在兩個巨人當中的甜美少女之類的話,其實這是單指樂曲結構與長度而言,咱貝老的音樂是很MAN的。


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68WBx91nQE 第一小提琴即為本場指揮,大提琴則為張正傑的老師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JVy521geJ4 請見獨奏家不需要拉琴的間隔,便可明白我說的。

---我是中場外出透氣的花絮分隔線---

NSO其中一隻木管在下半場不必出場,於是他也出來透口氣,另一個同他相識的人問他,聽說指揮很兇哦?木管稱是,對啊,他很嚴格。
標籤:
瀏覽次數:192    人氣指數:4192    累積鼓勵:200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什麼都有,什麼都不奇怪 《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十二月十六
 
住戶回應
 
時間:2011-12-31 06:50
他, 56歲,台北市,藝術
*給你留了一則留言*
  


給我們一個讚!